淮安学校位于信阳市息县长陵乡陆湾村,毗邻淮河滩区北岸,古语鸡鸣一声听三县故里,自己在部队参战喀喇昆仑山神仙湾哨卡,班公湖国防工作,1985年返乡探家看到家乡教育辍学儿童十分严重,完成部队任务申请办人民教育的心愿,由于部队要留,返乡部队让地方安排工作【现档案还保留安排工作证明】因为自己有一颗办学的理念,于1989年9月,首创息县第一所民办学校。
1987年2月返乡到村学校学习教学方法,当时看到公办学校校舍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再者农作物种植单一,土地贫脊易涝,十年九灾,农民收入低;此外,公办学校距离较远,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就近入学。凡此种种,让自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理念,自费义务办学造福乡里,1989年9月利用350元退伍费,在一棵树下办起爱心淮安学校。
为办学全家人节衣缩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办学庄稼迟种早收;为办学把奶奶做棺材的树放下做学生桌凳;为办学卖掉耕牛;为办学培育树苗,养猪,牛,羊等;为办学积劳成疾,现在得肾盂肾炎,糖尿病后遗症,险些丧命,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以捧着一颗爱心来草根的教育情怀坚守下去。我家自费义务办学,造福乡里,体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情。
我们祖孙三代薪火相传坚守农村办教育的事迹感动了十里八乡的乡邻,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在三十多年中我们的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乡名列前茅,有目共睹,现在陆湾村,谢楼村两村的义务教育一直是淮安学校就学,我的三十多年办学义举缓解了国家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据统计,国家教育需要投资给公办学校几百亿的资金,而通过购买服务给民办学校拨付公共经费5亿就够了。这可以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90多亿,凡是办学二十年以上的都是有爱国爱乡情节的,都是有教育情怀的。我们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毕生所得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上,是值得国家肯定和鼓励的,我们是值得大众学习的楷模。此外,民办学校的出现激发了公办学校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公办教育深化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缓解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但是为了拉大城市框架,发展县区经济,吸引农村人进城,各地县都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开发房地产,外地教育资本的融资加重了市民,村民的经济负担,扰乱了教育竞争的秩序,产生了教育的不公平。
淮按学校为国分忧,为民解愁,开展义务教育能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单亲家庭的孩子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单亲家庭的教育监管问题,更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2.教育服务常态非常规范,教师每天从早晨7:30到晚上8:00全程跟踪教学辅导,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有科学充足的时间保障;
3.生活老师像家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们的吃住,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
4.淮安学校使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减少交通隐患;
5.淮安学校的创办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家长可以安心工作,这些留守儿童如果在家让祖辈带,容易出现溺爱现象及一系列溺水等安全隐患。此外,祖孙之间代沟太大,老人的文化程度又比较低,还缺少辅导学生的能力及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孩子往往难以教育成材;
6.因为爱心学校,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关爱,为了工作生活,只有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7.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各方面收费并不高,每个学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校车接送费、教学延时服务费。民办学校按照国家的政策,本着非盈利性质办学,所收取的费用用于学校教学,用于学生各方面服务,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淮安学校在二00三年治淮移民搬迁中,乡党委政府研究,县,乡,村无建陆湾村小学资金。乡党委政府派乡干部协调淮安学校自筹资金建校,所属陆湾村淮安学校开展义务教学工作,调2至5名教师在淮安学校教学。【学校于二00四年九月】搬到移民区至今。
我倾注一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奉献着一家人的心血和汗水,没有钱购买各种养老保险,只会教书育人,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让接近六十岁的我怎么生存和养老?自己做的学校属公办性质学校教学,国家也有政策,学校可以交给国家为陆湾村,谢楼村公办学校。目前两村7000多人口没有村学校问题,2018年为国家扶贫政策,两村没村学校,没村卫生室,扶贫不达标,乡党委政府及陆湾村委会协调0,9764公顷土地建两村学校和陆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已建好】学校每亩7,6万,垫土20万,学校借亲戚朋友达135万付地款,为了扶贫工作学校投资教学电子教学10台,达12万,2019年家长说学生热和取暖装14台达8,6万控调供学生教师用。学校为了扶贫工作一心一意抓两村教育扶贫,淮安学校一直坚持属性公办学校,自从办学没有收取学生任何费用,为了教育属性,学校愿意转制为陆湾村学校,其土地已从基本农田调规建设用地手续办好,可供政府为两村建新学校使用。
我是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自己放弃部队让当地政府给予安排工作机会,甘愿在淮河滩区办教育,一办就是三十多年,把美好的青春都献身在农村爱心义务教育中。在教育转型时期,理应解决我的养老生活,医保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青年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教育一生。诚恳教体局领导给予调规转制为陆湾村小学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