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的老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大似年”,可见商城人对正月十五送灯的重视。在正月十五去给自家的祖坟送灯,以示后继有人。正月十五送灯,是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仪式。所以,正月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外地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
“送灯”的起源
关于元宵节“送灯”的习俗,起源于何时,已找不到确凿的资料记载。有分析认为,江西新建的送灯习俗与商城一带最为接近,而商城一带居民大多于元末明初从江西迁来,于是继承了这一习俗。因此,商城一带的送灯习俗距今至少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有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来到母亲的葬地,可是遍野都是荒冢,无法确认父母的坟墓。于是他在每一座坟前点一盏灯,然后说:“孩儿不孝,今天给母亲叩头谢罪来了!是我母亲您的灯就亮着,不是就都熄掉!”当时君臣民有着明确的分界线,谁敢不服从皇帝。因此,除了一座坟墓的灯亮着以外,其余的全都熄灭了。而这亮着的,正是朱元璋母亲的坟茔。从此,送灯习俗流传至今,成为商城一带最为隆重的祭祖仪式。至于这个习俗为何没能成为全国的普遍习俗,恐怕要成为历史之谜了。
“灯”怎么送?
送灯的物品,最重要的就是“灯”了,这个“灯”由灯罩、灯签和蜡烛组成。以前灯罩都是买一些彩色的纸自己糊,灯签一般用竹子削成。只可惜,近些年这些东西都商品化了,人们不再精心手工制作,渐渐地也失去了童年的乐趣。
上坟送灯时,大人们一边烧纸焚香,一边还会对着祖坟祷告,保佑子孙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大人们还会对小孩儿说,多向祖先磕几个头,会保佑你学习成绩好。这时,再顽皮的孩子也会老老实实跪下磕头。
“送灯”的习俗
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出嫁的姑娘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因为,只有娘家绝后了,才由嫁出去的闺女代为送灯。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闺女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这样娘家人丁不兴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
正月十五这天,除了要给祖坟送灯外,每家每户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明。还有种说法是,坟前的“灯”越多,说明这家人丁越兴旺,于是一些大家族的祖坟前灯罩多至几十盏甚至上百盏。
据了解,除了商城县,豫南地区光山县、潢川县以及新县部分乡镇有正月十五给祖坟送灯的习俗,信阳市其他县区再无此俗,河南省其他市县也未曾听说。就全国而言,也只有极少数地方有此习俗。所以,正月十五送灯是商城一带地区独有的特殊习俗。
每逢正月十五,听见连绵不断的炮声,总是禁不住泪眼婆娑。无论城市的夜晚多么绚烂繁华,都比不上老家山头那随风摇曳的点点星火。那是精神的寄托、亲情的呼唤,更是对乡土的眷念,是心的归宿。
又是一年正月十五
今年你回老家送灯吗?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头条
“好看”,请点这里↓↓↓
文章已于2019-02-19修改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
-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