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有热情,有真心,有力气,有智慧。但你要先奉献。奉献出来你的心,你的能力,让人家认识你,了解你。
我有足够能力和想法,但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所以我无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但落在一个不优秀的团队,所以我只能随波逐流。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甚至抱怨。
看完下面这些故事,或许你会意识到:自己不能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不够有能力、不够有想法,或者不够有勇气。
王嘉廉:透支信用卡作为启动资金
王嘉廉是全球第一个把软件公司做到10亿美金营收规模的人,也被称为是华人软件业中唯一能和比尔·盖茨并肩挑战的人。
作为移民后代,王嘉廉很早就开始为将来的生计考虑。念书时,他看到《纽约时报》整整两页半篇幅的招聘广告都是在招聘电脑程序员。觉得市场上一定是很需要程序员,于是去学了电脑程序开发。
毕业后,王嘉廉进入标准数据电脑公司工作,既编程又推销,学到了一身本事。不久,一个机会点燃了王嘉廉的创业梦想:一家叫CA的瑞士公司来到美国寻找销售代理。王嘉廉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但很遗憾,他没钱去成立公司。
“我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王嘉廉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说。而且,他想出了办法。自己钱不够,他找来几个合伙人一起凑,还不够,他们申请了能够申请到的所有信用卡,一起透支出最高金额作为补充。
他们还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成本:比如,找了一个需要劳动力的房东,通过为房东干活儿抵消房租。
“这个月的收入进来我们再去还上个月的信用卡,然后再透支。好几个月,我们都靠这笔信用卡透支周转。”因为有这段经历,后来有人问王嘉廉,你和比尔?盖茨的区别是什么?他说:“比尔不知道饥饿的滋味。”
包玉刚:借钱出海成为世界船王
包玉刚是20世纪香港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创业也是从借开始的。
他先是向朋友借钱买了一条破船。然后,他又用这条船去银行抵押贷款。用贷款,再买第二条船。依此类推,他用朋友那笔不需要抵押的借款,滚动发展,快速壮大的自己的生意。最经典的是,有一次,他竟然不用抵押就贷款买到一条新船。
怎么办到呢?
他先和日本船厂下了造船的定单。拿着造船定单加上自己的信用,他和一家日本货运公司签订了把这艘船租给对方的出租协议。最后,他把这两个事情同时告诉银行。
“我在日本订购了一艘新船,价格是100万。同时,我也和日本的一家货运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船协议,船造好后,他们租下这条船,每年租金是75万。他们可以为此担保,只要船出来,租金不会有问题。因此,我想请贵行支持,给我贷款100万,让我造好这条船?”
银行一听100万造船,每年有75万的租金,不需2年就可以还清贷款。而且还有人担保这75万租金,当然可以放款给他。于是,包玉刚这个美梦就成真了。
“年轻人一定要记住,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有热情,有真心,有力气,有智慧。但你要先奉献。奉献出来你的心,你的能力,让人家认识你,了解你,然后给你机会。“我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现在,还在这样做。我们没有钱,那我们就把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光阴奉献出来。很简单的,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我们诚恳,我们衷心对待,最后,机会就会主动来找我。”
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学会借力吧!借别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平台的力,借系统的力!
由此,你便找到了杠杆的着力点,去撬动整个世界!
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
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
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
可是它很快思维发生了转变。
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
终于有一天,垃圾成为它的垫脚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
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而事实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人生,没有失败!看人生豪迈,不过从头再来......
人生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值得你去伤悲的事,你就当它是踩在脚下的垃圾好了,让它成为你人生成功的垫脚石。
没有价值交换,就没有关系 如果问一个问题: 世界上什么爱最伟大? 估计99%的人会回答:母爱。 “因为母爱是无私的。” “因为母爱不求回报。” 母爱真的是无私的吗? 学者许常德深入研究母爱后, 写了一本书——《母爱很可怕》。 “母爱只是一个包装盒,打开之后, 里面装的是控制欲、占有欲和功利心。 母爱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异化了, 这个异化的过程, 就是让孩子成为家庭‘面子’的过程。 就是一个努力实现‘我生的孩子就是比你生的孩子强’的过程。” 不要以为母爱不求回报, 其实母爱一直要求回报: “当你比赛失利、考不上名校时, 母亲就会给你脸色看, ‘我对你失望透了’, ‘看看隔壁谁谁谁多厉害’……” 我为什么要拿母爱说事呢? 我就是想说:看似无私的母爱,其实也是自私的。 有“达尔文斗犬”之称的生物学家道金斯, 曾写过一本经典著作《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论述了一个道理:自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 从这个道理可推导出两个结论: ●所有关系,本质上都是价值交换。 ●没有价值交换,就没有关系。 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所以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好的关系, 一定要有价值交换。 好的关系,一定要谈钱。 贰关于办事:能用钱解决的事,一定不要用人情 冯仑在《野蛮生长》中讲过一段故事: 你开车闯红灯了,被警察拦住, 一看警察是熟人:"兄弟,你怎么在这儿!" 对方说:"没事儿,你过去吧。" 你省了50元罚款,觉得特有面子。 第二次路过这儿,你拐错弯了, 一看又是这哥们:"又是你当班啊?" 对方说:"没事儿,你过去吧。" 于是,你又省了50元罚款。 麻烦人家两次,你过意不去, 于是请他吃饭,还这个人情。 这一吃一喝,花费远远超过100元。 吃完饭,你多了一句嘴:"弟妹忙什么呢?" 对方说:"不争气啊,一天在家没啥事儿。要不上你那里找个活,随便给点钱就行。" 你说:"没问题,哥们的事嘛!" 他媳妇来上班了,怎么开工资呢? 再怎么也不能低于2000元吧。 三个月后,他又打电话来了: "大哥,你得好好管管你手下, 不能老欺负我媳妇, 她不就是没上过大学吗,没上过大学也是人。" 第二天,你便给手下人打了招呼。 但最后你也无法忍受了,打电话给哥们: "让她回家吧,我每月还是给她开工资。" 对方一听急了:"瞧我媳妇不顺眼啊……" 你一年搭进24000元,还得罪了哥们。 如果当初他一上来敬礼,说罚款50元时, 你就乖乖给50元,一切麻烦都不会发生。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两个道理: ●人情总量,用一次就少一次 ●人生最难还的债是人情债 所以,人际交往要牢记一个钱规则: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一定不要用人情。 叁关于友情:能跟你谈钱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两类朋友。 一种朋友不谈钱,只谈感情: “你不是学英语的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呗。” “你不是学中文的吗?帮我写个年终总结呗。” “你不是学设计的吗?帮我设计个LOGO呗。” 如果你拒绝,他就会来一句: “这点事都不帮忙,真不够朋友。” 另一种朋友总是先谈钱,再谈感情。 我朋友董亮就是这种人。 他去年创业办了个公司, 想找人做一个推广计划。 因为他跟我有多年交情, 所以我悄悄做了一个计划书送他。 哪知他收到后,立马让财务打款。 我说:“给钱干嘛,我就是免费帮你。” 他说了一句让我铭记一生的话: “越是真心朋友,越是珍惜你的价值。” 这两种朋友,你喜欢哪一种? 毫无疑问:第二种。 什么是真朋友? 有一个最粗暴的标准:能开诚布公地谈钱。 一个永远不跟你讲钱的人,也不配跟你交心。 肆关于爱情:舍不得为你花钱的人,也舍不得爱你 二姨的女儿丫丫和男友分手了。 原因就是——他实在太抠门了。 她男友最喜欢说三句话: “这个不好吃。” “这个不好看。” “这个不适合你。” 有一次,丫丫微信和他聊天, 突然说到吃的,就开玩笑说: “没零食吃了,你明天带我去买吧!” 他一下就沉寂了,一刻钟不回消息, 直到丫丫换了话题,他才重新苏醒过来。 交往一段时间后,丫丫忍无可忍提出分手。 那男的居然说:“把我送你的礼物还回来。” 丫丫脸都气白了:“就一条项链,不到3000,还给你。” 还完项链,丫丫便要起身离开, 那男的叫住她:“今天你买单。” 很多女人谈恋爱时, 分不清对方是不是很爱自己。 其实,这个分辨超级简单。 就是看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舍不舍得为你花钱。 舍得为你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你, 但不舍得为你花钱的男人一定不够爱你。 恋爱中的女人,请谨记一条钱规则: 舍不得为你花钱的人,也舍不得爱你。 伍关于婚姻:真正的爱情,经得起谈钱 检察官逻格斯讲过一件事情: 有人邀请他回答一个问题: “婚前老公妈妈首付按揭房产, 写的老公名字,且老公还贷。 现在装修我父母出资20万, 我应该怎么保证自己的利益?” 逻格斯回答:夫妻双方好好谈一谈。谈好了,就去公证处作一份“财产约定公证”。 一谈财产公证,很多夫妻就直摇头。 逻格斯说过一番经验之谈: “在男女关系当中,大家都羞于谈钱, 唯恐一谈钱,就被认为太现实, 就被打成绿茶婊、绿茶渣。 但就是因为碍于面子不谈钱, 很多婚姻最后闹得头破血流。” 都觉得谈钱就俗、谈钱就伤感情,真是这样吗? 很喜欢逻格斯的回答: “NO,是你们的感情也就这样。 我在公证处的时候, 有幸见证了两对佳人来办家庭财产协议公证。 在他们眼里,我看到的不是算计,而是淡然。 两个独立灵魂,在深思熟虑后互相吸引, 开诚布公地讨论了今后的生活, 并用最严肃的方式来见证。 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件事情。” 最后,逻格斯提出一个建议: “无论是婚姻中的夫妻, 还是恋爱中准备结婚的情侣, 我都衷心希望彼此能够好好谈一谈钱, 而不是各自站在大家庭立场上打小盘算。” 婚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交换爱、交换性, 交换物质、交换生育, 交换帮助、交换安全感。 两个人谈钱,才是真正的务实。 谈钱伤感情,不是因为钱太俗, 而是因为感情太虚,不接地气。 真正的爱情,经得起谈钱。 陆关于老板:好老板谈钱,坏老板谈理想 去年,萧山姑娘求职事件很火。 一位家住萧山的姑娘, 看见一公司招财务,就去应聘。 结果,一聊到薪水问题, 老板就开始转移话题灌鸡汤: “一付出就想回报,机会已经远离你。 一做事就想利益,收获已经远离你……” 绕来绕去,绕得姑娘烦了: “工资究竟可以拿多少?” 老板没法躲了,就说了。 姑娘问:“怎么比招聘启事上少这么多。” 结果老板又把姑娘狠狠教育了一顿: “十种人拿不到高薪: 想双休的人, 想朝九晚五的人, 不敢担当的人……” 萧山姑娘把和这老板的聊天记录传到网上, 引起一片共鸣:“我们老板就是这种人。” 粗暴一点划分,老板分两种, 第一种:不谈钱,只谈理想。 第二种:先谈钱,后谈理想。 第一种老板是坏老板, 因为他根本就不想给你钱。 第二种老板是好老板, 因为他懂得情怀归情怀,钱归钱。 喜欢人力资源专家管宏的一句话: “如果老板一直只跟你谈理想, 不跟你谈钱,那你可以把他炒了, 因为他跨越了你的生存需求。 面包还没有呢,谈诗和远方有何意义?” 柒关于借钱:人品好的人,从不借钱满足自己私欲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借钱”故事: “我看中个包包,忍了很久还是想买, 因为平时一向月光,没啥钱, 凑来凑去还差4000,就去向闺蜜借。 我以为吧,她会痛快地借我, 可是她虽然借我了,但要我打欠条! 我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啊! 回家后就开始生闷气,越想越不舒服, 闺蜜还要欠条吗? 我还能为这点钱外逃啊? 就算要欠条,也应该是我主动提吧?” 这个女人悲愤控诉闺蜜, 本想引导网民去谴责她闺蜜, 没想到自己却遭到网民一片痛骂。 为什么她自己会反遭痛骂呢? 因为她一点不懂借钱的规则。 关于借钱,我想强调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不要借别人的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主持人鲁豫有句话说得好: “我从来没有向别人借过钱。 对于借钱这事,我非常不明白, 为什么要借钱呢, 你有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事儿, 你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 朋友没有义务拿他的钱,来帮助你改善生活。” 第二个原则:借钱就要遵守借钱规则。 ●说清楚借钱原因、要借多少、什么时候还,三要素一个不能少 ●写好书面借条 ●还钱时加上利息(对方要不要是另一码事) 第三个原则:不能按时还款提前说明情况。 还款期限到了,如不能按时足额还款, 一定要提前向朋友说清楚, 再向朋友争取分期还款。 第四个原则:对方不借不要记恨。 为什么不要记恨呢? 因为对方没有义务借钱给你。 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捌关于被借钱:借钱给别人,等于花钱买仇人 小军想买车,积蓄不够。 于是对小华说:“借我两万吧。” 小华二话没说就把钱打给了他。 一年过去了,小军却一直不还钱。 他没钱吗?不是。 他经常在朋友圈大晒: 某天又吃了一顿高档自助餐, 某天又去某景区旅游了一番。 小华心里不爽,于是找小军要钱: “我急需用钱,你该还我了吧。” 没想到小军来了这么一句: “瞧你那样,好像我不还你似的。” 两人大吵一架,从此成为路人。 学者刘馨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 ●借钱后按期足额归还的人,只有24%。 ●借钱后,“表面还好,但已经不再相信对方”的占比高达八成。 看完此调查,我觉得有句话说得特好: 借钱给别人,等于花钱买仇人。 所以关于被借钱,我也想强调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不要借钱给跟你不熟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熟人那里已经借不到钱了。 第二个原则:救急不救穷。 借钱给遇到急事难事的朋友, 不借给用钱来满足私欲的朋友。 第三个原则:不要在第一时间答应。 当被借钱的时候,第一时间里, 先要说现在手头比较紧张, 问清楚对方情况后,再说我想想办法。 也就是说,先不说同意但也不拒绝, 给自己争取一个缓冲考虑的时间。 第四个原则: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如果手头没钱,立马直接说明情况。 不要透支家底或者去借钱帮助朋友, 这会影响你的生活或引发家庭矛盾。 玖关于交往:舍不得花你钱的人最值得交往 我有位同学,最喜欢张罗聚会。 可每次聚会只要一到结账时间, 他就会习惯性地上洗手间。 去KTV唱歌时,他喜欢叫酒: “服务员,开一筐啤酒!” “服务员,再开一筐啤酒!” 喊这些酒时,好像他在请客做东, 可每次点东西,都是别人买了单。 他缺这点钱吗?显然不是。 他有份收入很不错的工作, 经常在朋友圈晒他出国玩乐的照片。 但每次聚会,他从来不会买单。 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愿和他玩了。 很小的时候,老爸就经常对我说一句话: “对自己要小气,对别人要大方。” 这句话,也成了我一生的生活准则。 朋友一起打车,我会抢着坐前面副驾。 朋友请客,我会要求点尽量少的菜。 若是我请客,则会比够吃要多一些。 ………… “花自己的钱越大方越好,花别人的钱越小气越好。” 这已成为我一直恪守的花钱准则, 也是我区分一个人品质好坏的标尺之一。 “舍不得花你钱的人最值得交往。” 我常常以此来辨识我的同类。 拾关于人脉: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投资自己 作家李尚龙,上大学时, 酷爱社交,参加了三个社团, 只要有活动,就会去打个酱油。 看到谁,就逮住谁要电话号码。 可有次他遇到了一件难事, 自己没法解决,只好求朋友帮忙。 但打遍了电话,也没人愿意接招。 数年后,李尚龙终于成了名人。 成为名人后的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现在遇到什么事找人帮忙, 基本上就没有人会拒绝了。” 李尚龙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很多人经营人脉时,习惯往外求: 今天请这个吃饭,明天请那个吃饭, 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 但到头来,往往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真正聪明的人,习惯向内求: 放弃99%的无用社交, 转而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 比如参加培训,学精专业技能。 比如多读点书,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因为他们懂得:人脉不在别人那里,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我们最大的人脉,就是自己。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投资自己。 拾壹关于合作:让别人挣到钱,你才能挣到钱 在成都的一次晚宴上, 李嘉诚与经济学家张五常闲聊。 李嘉诚问:“你知道为何我的生意能做这么大吗?” 张五常答:“不知道。” 李嘉诚眯着眼睛说: “因为每次做生意时, 我总让对方赚得比我多。 所以每个人都想和我做生意。” 马云做生意的理念也是如此: “做生意,不是把别人兜里的5元, 拿过来装进我兜里, 而是把别人的5元变成50元, 再从中拿走5元。” 我们很多人在跟别人合作时, 生怕别人挣多了、自己赚少了, 所以总是斤斤计较、机关算尽, 结果这一次合作结束就没了下次。 任何合作,都要记住一条真理: 唯有双赢,才能长久。 李嘉诚有句名言:让别人多赚两分。 “和别人合作, 假如我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 那我就只拿六分。” 让别人挣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