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干部网北京综合报道: “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目前全国已有78所高校先后参与,涉及纺染织绣、陶瓷烧造、金属工艺、雕刻塑作、漆艺、建筑营造、编织扎制、家具木作、工艺绘画、服饰制作、造纸和笔墨砚制作、印刷等传统工艺项目。
201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期培训——回族剪纸技艺培训班在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开班。来自全区各市县的57名剪纸非遗传承人及学徒学员将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由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旨在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振兴。作为首期培训高校,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年内还将完成贺兰砚雕刻技艺、刺绣、山花儿、回族乐器的培训。
本次培训师资包括来自北方民族大学、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的非遗专业教师,以及宁夏非遗专家库成员、民间艺人、工艺大师等。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开设了素描、中国画线描、图案、书法等专业课程,以及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非遗产品营销等理论课程,还安排学员到回族剪纸项目传承保护基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增强学员剪纸实际操作能力。(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
研培计划旨在为非遗传承提供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同时,推动相关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和研培君一起,看看最近有哪些研培高校的新闻资讯吧!
【青海师范大学:湟中堆绣培训班结业】
12月7日下午,在37名湟中堆绣班学员们结束省外调研顺利返校后,青海师范大学举行了本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湟中堆绣培训班结业典礼。
本次结业典礼由美术学院党总支王文业书记主持,青海省新闻和文化厅出版厅非遗处李忠和副处长、美术学院副院长甘泉、美术学院王小明副教授、刁子安副教授等教师参加了此次结业典礼。
甘泉副院长代表学校对本次培训进行了全面总结。李忠和副处长代表青海省新闻和文化厅出版厅进行了讲话,在讲话中对青海师范大学研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他鼓励学员们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湟中堆绣产业做大做强。接下来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学员们拿到证书后纷纷表示半个月的培训机会来之不易,返乡后一定不负众望,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自身技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湟中堆绣的传承水平。
最后,学校根据日常表现、出勤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评选出9名优秀学员,由李忠和副处长为邢桂芳等人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
【大理大学:刺绣扎染培训班结业】
12月5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丨大理大学第二期、第三期刺绣扎染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大理大学隆重举行。
大理大学党委杨韶春副书记、大理州文化体育局杨建宇调研员、大理州非遗中心赵向军主任、云南省级扎染传承人段银开、云南省级刺绣传承人杨慧英等各级领导、嘉宾以及全体学员出席了结业典礼。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赵全胜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发表讲话。他表示,学员们的结业并不意味着培训的结束,作为承办单位还将采取回访的方式增强和学员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长期指导交流互动和推广的平台,提升学员的产品和外界的联动关系。
大理州文化体育局调研员杨建宇代表大理州政府以及非遗保护中心,对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的这期培训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这一培训促进了高校与地方非遗保护实践工作的沟通合作,为非遗传承提供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创立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最后,学员代表巍山民族工艺服装厂董事长丁士有代表全体学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和感谢,同时提到,由于自己从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的图案,自己所绘制的图案多是口传心授得来。通过培训班的系统学习,他对于传统纹样与纹饰的理解,不仅仅是形态样貌上的,更是从理论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提升,对创意产品的开发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思考。
结业典礼结束,全体嘉宾和学员们一起来到大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共同见证这次培训成果的汇报展。
【太原理工大学:首期陶瓷烧造技艺培训班结业】
12月5日,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承办的太原理工大学首期陶瓷烧造技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结业典礼暨作品展在艺术学院成功举办。艺术学院院长赵慧教授,美术系主任王亚韶及所有代课教师、培训学员参加了结业典礼。
艺术学院院长赵慧强调,此次培训班举办,是高校知识体系与民间文化的融合交流,有利于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这次培训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学员而言,也真正达到了“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培训目标。
美术系主任王亚韶指出,此次陶瓷烧造的培训课程设置,涉及到很多艺术学、美学、设计学的课程,这些教学内容将会对学员们的今后作品创作带来影响。在实践创作中,只有理论学习的不断加深,创意设计思维的融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提高整体作品的创作水平。
结业典礼结束后,各位学员合影留念并到艺术工坊参观结业作品展。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宁夏剪纸工艺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培训班开班
12月2日上午,文化部、教育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第三期宁夏剪纸工艺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培训班开班典礼正式举行。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校长操阳,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李金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长曹娅丽教授,宁夏文化馆馆长吴昕,31位来自宁夏的剪纸工艺非遗传承人及人文艺术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开班典礼。
仪式由曹娅丽教授主持,副校长操阳代表学院致辞,欢迎宁夏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群们的到来,为远道而来的学员们介绍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旅游专业特色。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副调研员李金芳向学员们介绍了江苏省非遗发展状况,并对本次研修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
曹娅丽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承办的历届非遗研培项目的教学成果,课程设计、师资队伍等,指出了研培计划旨在为非遗传承提供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希望传承人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最后,宁夏吴昕馆长为学员提出了学习要求,并预祝本期培训圆满成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培训班结业】
11月30日,2017年“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培训班结业,4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获得结业证书。以学员结业作品为主的展览“埏土为器”同时举行。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沈军甫在结业仪式上发言。他说,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文化部、教育部和浙江省文化厅的重视关心下,在全体专家、老师、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本次培训班旨在通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沈军甫提出,我们要在前进的道路上展望未来。每一项非遗的历史都很悠久,但非遗保护传承事业还很年轻,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研究,特别是进行大量的实践,追求传承与创新并重,以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赋予非遗新生命。
在“埏土为器”结业展上,100多件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学员作品展出。青瓷、邢窑、婺州窑、耀州窑、荥经黑砂、岳州窑、磁州窑等齐聚一堂,各有千秋。
“埏土为器”,如这场展览之名,每一样瓷器,是从捶击泥土开始,经过一步步调整改进,才烧制成型,这47位学员在非遗的传承之路上亦是如此,以一份不断尝试、不断提升的信念上前进。
【石河子大学:印花布织染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开班】
11月28日下午,来自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芒辛乡恰喀村的34位维吾尔族学员相聚石河子大学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丨印花布织染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开班仪式。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桂香,石河子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塔依尔·吐尔提,石河子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陈飞,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卿涛,石河子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周立,英吉沙县文化馆书记张雪源,石河子市文体局文化产业科科长郭明权,石河子市群艺馆副馆长杨玉萍,新疆萌萌古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博源以及非遗研培项目负责人郑亮等嘉宾到场。仪式由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钦曾副教授主持。
孙桂香书记对本次培训工作寄予厚望,她从文化发展的高度谈及本次培训活动开展的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卿涛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活的历史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党委宣传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非遗研培项目的实施运行。
郑亮教授介绍了研培计划在石河子大学的实施情况,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染织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的生存现状,本期34名学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新疆非遗研究中心的准备情况和师资情况,指出本次培训除了做好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之外,还将帮助并带领传承人群开拓印花布以及衍生品市场。 (编辑: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