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蒋月英总体宣传方案
总策划、总撰稿、总顾问、总编剧:
县宣传领导同志、张玉树、刘兆林、张光辉
总题目:“新闻调查”——(引题)
《寻觅英雄战斗足迹》(正题)
——人民的蒋月英(副题)
鄂豫皖,以红色根据地彪炳史策,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涌现无数革命志士,他们胸怀理想,高举革命战旗,向腐败旧制度大胆宣战,用血肉之躯垫起通向光明未来的阳光大道,为我们现在活着的人以及未来人幸福生活捐出了青春与无比宝贵的生命。
为了永远缅怀先辈的伟绩丰功,为让革命的名誉世代传承,我们特别采用文化艺术“三微”表现体系即“微电影”、“微戏剧”“微图书”形式,搭乘互联网传播快车,让“红色基因”变成永恒的记忆。
在中国,有无数个“鄂豫皖”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闪烁光芒,也给了我们文学艺术家们进行“三微”红色基因创作的广袤天地,期待动起笔、敲动键盘并走向红色热土,抓住互联网传播速率,为实现中国梦而勇站时代船头。
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张玉树主任推荐加大力度宣传蒋月英。我们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感到蒋月英生的伟大,牺牲的壮烈!我考虑,用五种文化艺术方式与载体加以“立体化”表现:
第一方式——以《新闻调查》方式展开。
主要“调查”内容:
一、“苦涩童年”:(1)展现蒋月英生长的时代背景;(2)采访其后代,从亲属口中了解当时的苦难生活。重点信息:蒋曰英1905年出生于李集乡峡口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1928年经人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家庭为联络站,负责中共峡口党支部的地下通讯联络工作,并以提着筐子走村串户叫卖针头线脑为掩护,秘密串联、发动群众,鼓励穷苦大众起来翻身闹革命,为党的地下组织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 “思想升华”:蒋月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即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了解其艰难时刻的思想升华;
三、“勇敢战斗”:年轻共产党员蒋月英,一直是坚定的战斗员和指挥员,其经历的战斗场面很多,要查找并记录文物,如:1929年秋,李集乡成立苏维埃,蒋曰英当选为乡苏维埃委员、妇女会主席、赤卫队副指导员(1930年更名为游击队)。
1928年秋收之际,她带领赤卫队员,仅凭着1杆长枪、2把短枪和6把土铳,就成功击溃了当地民团组织的顽固反抗,攻破了大地主汤介凡的盘踞地——汤大楼。
1930年元宵节,她又指挥赤卫队员在鄢店子大闹花灯,生擒大地主李汉西。
她带领四区游击队,一路攻围破寨、势如破竹,先后攻打了董围子、杨家楼、汤围子、朱围子等豪绅地主的寨子,成为令土豪劣绅闻风丧胆、劳苦大众衷心拥戴的女英雄。
四、“视死如归”:1932年7月,红军主力东去,蒋曰英奉党组织命令,率领四区游击队向金刚台一带转移开展游击战争。
1932年冬,大雪封山1个多月,四区游击队10余名红军女战士被围困在金刚台猫耳石下的岩洞里。
1933年农历二月初二,是李集乡卜店街庙会的日子,卜店街上人山人海。蒋曰英的公审公判大会也在这里举行。
顾敬之命令刽子手将尚存一丝气息的蒋曰英拖到李破寨,在一片乱坟岗之中杀害了。这一年,蒋曰英刚刚28岁,正是鲜花绽放的年龄!由于牺牲于革命初创时期,她的英雄事迹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宣传,只是在家乡人中口耳相传。甚至于,她连自己的坟头也没有留下。
五、“继往开来”:重点采访县委及村党支部在英雄事迹激励下奋发进取的事迹与改革发展数据,展现新时代商城人民奋进脚步。
完稿后,以“老区发展委员会”名义推荐给报社发表。刘兆林为主撰稿人。
第二方式:进入“三微”深度创作阶段即用“微电影”、“微图书”、“微剧本”传播红色记忆,具体考虑如下:
先完成《新闻调查》,发表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
其次,改编成微电影专题,发表在互联网并用于地方电视台;
第三, 用调查的真实资料,编写成“微
电影”故事片——《铁血女英雄》,以“老区发展委员会”名义申报“五个一”文化工程;
主要故事情节(看后面附件)
第四, 在微电影基础上,改编成豫剧
“微戏剧”——《血色黄昏》,以“老区发展委员会”名义申报“五个一”文化工程;
第五, 蒋日英出生在李集乡峡口村,就
义于卜店街,为支持英雄所在村庄的旅游业,编写旅游手册《卜店街记忆》,可用“老区发展委员会”名义推荐给国家行政学院音相出版社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并以“老区发展委员会”和出版社共同名义申报“五个一”文化工程。
“微电影”——
《铁血女英雄》
主要人物
蒋月英(游击队指导员)
周建堂(游击队大队长)
蒋月英母亲
冯英顺(女游击队员)
董秀女(女游击队员)
张世勇(张国焘派进游击队代表)
刘 江(张世勇警卫兵)
顺 子(游击队员,破落地主江凡介侄子)
李汉西(恶霸地主)
李富贵(李汉西之子)
顾敬之(商城反动县长)
江凡介(破落地主)
二愣子(打手)
狱警长
主要故事情节
(1)
山脚大路上。一顶花轿在众多吹鼓手奏乐中前行。新郎骑马走在前。这时,恶霸地主李汉西核儿子李富贵各自骑马从花轿后方快速赶来。
来到花轿前,李富贵翻身下马。“你要干什么?”李汉西问李富贵。“看看新娘子成色如何!”李富贵边说边淫笑着向花轿走去。
众人慌乱了。新郎下马走过来。李富贵钻进轿里,在新娘身上乱摸。新郎抓住李富贵的腿往轿外拖。李汉西拔出手枪,将新郎打死。众人逃跑。李汉西父子骑马扬长而去。
听到枪声,游击队大队长周建堂和指导员蒋月英共同判断,附近有情况,立即组织队伍向枪声响处奔去。来到花轿前,见新郎已死。新娘吓得蜷缩在轿里,一见蒋月英,痛哭起来并讲述了李汉西父子的恶霸行为。周建堂和蒋月英商量,定于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天,趁着热闹,一举除掉李汉西核他的罪恶儿子李富贵。
(2)
正月十五这一天,天将黑下来,五颜六色的各种花灯照亮了黑夜。
李汉西核李富贵也在逛灯节。李富贵无心观灯,只专心打量年轻女子,羞得年轻女子四处躲藏,而李富贵对看上的女子紧追不舍。
这时,一队迎亲花轿迎面走来,色鬼李富贵不顾一切拦住花轿并强行往轿里钻,当他搂定“新娘”定睛一看,发现是游击队大队长,吓得屁滚尿流逃跑了。李汉西没搞明白,一步抢到轿前,将“新娘”一把从轿中拖出来,发现新娘不是个女的,刚要转身逃跑,却被蒋月英挡住。蒋月英把自己包在头上的手机拿下来,对李汉西严厉地说:“你死期到了!”李汉西一见,吓得跪地求饶:“月英,我的好妹子,你就饶了我吧,只要放了我,肯定明天给你家送两千块钱去!”“谁稀罕你的臭钱!我要为百姓申冤!”说罢,一枪将李汉西打倒在地。远远躲在阴暗墙角观望着的李富贵悄悄溜跑了。
(3)
在反动县长顾敬之家。李富贵跪在地上向顾敬之哭诉。顾敬之思索着说:“好个蒋月英,我找了你多日,终于露面了!”李富贵献计说:“他们游击队肯定在金刚台山上,我带一队人马搜山,替家父报仇!”顾敬之摇着手说:“你这时攻山等于白送死——”“那该怎么办?!”“我有个妙计……”“你快说说——”“你带一队人马,在山下挖沟筑堡,要把雕堡修得牢牢的,但你们只能拒守,绝不能出击,要像烧熟的鸭子馋得大家流口水,懂吗?”随即,他又把二愣子喊到身边,悄悄地叮嘱着。他摆下一盘想歼灭游击队的妙计……
(4)
在山垇里。游击队的草房里。
大队长和蒋月英的战斗计划与张国焘派来的代表张世勇发生严重分歧。张世勇提出,当前的打仗目标是扫除反动势力对金刚台的包围,而大队长与蒋月英则认为,目前不能打山下土围子里的敌人,因为我们目前枪弹短缺,攻不下土围子。于是,张世勇解除了游击队大队长周建堂的职务并命令蒋月英率队攻击山下的敌人。蒋月英不得不执行。
(5)
天气越来越凉了。人们身上仍然穿着单衣。破落地主江凡介与侄子顺子吃着热腾腾的饭。顺子临走时,江凡介还往侄子兜里装上两个鸡蛋,叮嘱说:“你们游击队太苦了,时不时到叔这里吃口热饭。”
(6)
在山上草棚里,寒风狂刮。游击队员挤在一起。
夜黑了,顺子从兜中掏出个鸡蛋塞给张世勇的警卫员刘江。两人边说边吃。“你从哪里搞来的鸡蛋?”刘江问。“俺叔家,……你还想吃鸡蛋吗?”“谁不想?”“走——”“干啥去?”“找鸡蛋吃呀!”两人摸黑下了山。身后有个人影偷偷跟着……
(7)
在寒冷的草棚里。张世勇命令蒋月英到队偷袭山下土围子。蒋月英无耐,只得带队下山。
这时,警卫员刘江悄悄来到张世勇身边,从兜中掏出两个鸡蛋给了张世勇,张世勇一件鸡蛋,喜出忘外,大口吃了起来。
(8)
山坡上,游击队失败了。大对向山上退去。顺子从江凡介家中出来,身上背着一包东西。后面一个黑影根上来,顺子停下一看,见是已被撤职的大队长周建堂。两人撕打起来。刘江上来,共同将周建堂掐死。
(9)
冬天,大雪封山1个多月,游击队10余名红军女战士被围困在金刚台猫耳石下的岩洞里,饥寒交迫。连日来缺盐少食、依靠草根野菜充饥的生活,让姐妹们时刻面临着死神的威胁,有的浑身浮肿,有的奄奄一息。身为指导员的蒋月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决心冒险下山找老乡筹点粮食和盐巴,帮助姐妹们度过这饥寒的考验。
(10)
下山的路是艰难的。这位倔强的红军女战士拽着葛藤、树枝,整整用了一个昼夜才下得山来。为了不暴露山上的目标,她每下一步,都要用松枝把走过的足迹抚平。等她下得山来,衣服已经没有一块是完整的了,手脚也几乎完全失去了知觉,身上、脸上全是被荆棘划伤的血痕。
(11)
不幸的是,蒋月英正在一户人家筹粮时,被敌人逮捕了。原因是村子里那户人家正是江凡介,他家藏有国民党当局的通缉令,通缉令上有蒋月英的画像。
(12)
蒋月英被押解回商城县城,顾敬之亲自审讯。面对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她始终视死如归,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从第一年的冬天审讯到第二年的春天,敌人也没能从蒋月英嘴里探出一丝一毫有关共产党的信息。黔驴技穷的顾敬之决心使出最后一个杀手锏,让蒋月英母亲出面劝降。
老母亲一头撞死在墙角下。
(13)
即使不能从蒋月英的嘴里问出点什么,也要让她死得痛不欲生。于是,他决定在蒋月英老家,选择卜店庙会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对蒋月英进行公审公判,并施以最严酷的刑罚,让那些跟着共产党闹事的老百姓们长点记性,警示他们以后不要再跟着共产党瞎胡闹。
(14)
农历二月初二,是李集乡卜店街庙会的日子,卜店街上人山人海。蒋月英的公审公判大会也在这里举行。
临时搭起的简易审判台上,顾敬之端坐在正中央,两侧是几名副官,周围站着20余名荷枪实弹的士兵。顾敬之一拍惊堂木“把共匪分子蒋月英押上来!”
随即,蒋月英被两名粗壮的士兵押上审判台。她瘦弱,脸色苍白,穿着破烂的囚衣,手上、脸上满是伤痕,但眼睛里却闪烁出仇恨的目光。
蒋月英义正词严地痛斥:“顾屠夫,共产党是为穷苦大众打天下的真英雄,你不要血口喷人!你们才是男盗女娼的败类,你们的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血债要靠血来还,你们是秋后的蚂蚱,日子不会太长久了!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你们休想从我口中得到共产党的秘密!”
残暴的刽子手们蜂拥而上,残忍地割掉了蒋月英的舌头,挖掉了她的双眼。顿时,鲜血淋漓,蒋月英昏死在血泊之中,惨不忍睹!
(15)
当天黄昏十分,顾敬之命令刽子手将尚存一丝气息的蒋月英拖到李破寨。在行走中,蒋月英望见下面是一处高耸的悬崖峭壁,于是,她坚强地站起来,抱起顾敬之一同冲向山崖。
玉树主任:你好,我两人曾考虑为有利于工作,仅分别在北京、南京、杭州三地专设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专员”,共同开发文化艺术事业。现完成式样,望修改。要求:(1)每市确定三位。南京三人:赵教授,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张宝运,江苏省委党校干部;李旭红,南京市文化学者。北京三人:高鹤鸣,北京房山区公安局干部(退休),文化学者;刘兆林,财政部退休干部,原财政部行政司支部书记,文化学者;孙铭蔚,原《内蒙日报》记者;杭州三人(由你亲自推荐);(2)为使用方便,本“文化专员”证采用硬塑压膜,64开大小;(3)以盖章为准;每人交一张大一寸照片;(4)背面刊印两项内容:1、本“文化专员”证不得单独使用,要与《授权书》合并使用;2、凡未经授权事项,一律自担责任;(5)每位“文化专员”,也可根据本地实情主动提出《授权》内容并加以说明;(6)凡自荐《授权》成果,参与“文化专员”获三分之二利益分配权属;而被动《授权》成果,参与“文化专员”获三分之一利益分配权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