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贤。1969年生于山东省曹县。现定居济南。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画家。现任中国廉政行为研究会国画院院长,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书画院院长。山东省残联主席团成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2002年,香港大周刊美术编辑主编 ,大周画廊名人画集《丹枫文艺》;
2005年,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纪念曾子画展秘书长;
2006年,山东省民革、省美协、省书协纪念孙中山画展秘书长;
2007年,中华慈善总会书画万里行艺术家采风组委会副主任;
2008年,北京为残奥加油名家画展秘书长、 同年被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任命为慈善委员会副秘书长、 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
2009年,创办北京曾子书院任院长 、中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画研究院副秘书长、 北京芥子园画院特邀画家;
2010年,北京荣宝斋画院刘大为人物画工作室学习一年,书画作品刊载于国内外专业期刊;
2011年,拜师于陈玉圃先生, 交游受益于王学仲、 欧阳中石、 何家英、 卢禹舜等, 出道得山东省书画家支持协助 ,入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 遍访名家道友, 游览俊美山河。
附录:【曾庆贤先生其人其事其书其画】
曾庆贤,笔名备战。男,汉族,1969年9月生,山东省曹县苏集镇赵庄村人。现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国画院院长(隶属文化部中国乡协)、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慈善委员会副秘书长 、《国画研究》副主编、北京曾子书院院长,荣宝斋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画家,中国残联美协、书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美协、书协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山东省直会员。山东省残联主席团成员。济南丹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一、幼承祖学,父亲教诲,立定正直好学品格。
西汉末年,曾子15世孙曾据带领曾氏后裔大规模南迁,到了唐代,曾据后人曾珪、曾旧、曾略三兄弟最为著名,他们为曾子34派裔孙,被后人称为 “老三房”,大多曾氏名人出自“老三房”。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是曾略后人,清代名臣曾国藩是曾珪后人。
曾庆贤是宗圣曾参75代孙,也是曾珪后人。关于远祖曾子祖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父亲在庆贤幼年时就对他进行言传身教。曾庆贤少年时父亲任大队会计,这在农村可以说是一个肥差了。一次,父亲正在哗哗地数着钱,庆贤趁机想以买纸笔的名义要一角钱,父亲却说:“没钱!”“这些不是钱吗?”“不是钱。只要不是我们自己的,那就是纸。”父亲说那话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
还有一件事,庆贤说自己终生难忘。家乡一直有养蚕的传统,生产队时也是这样。一次远门的一个堂姐正在打桑叶时不慎掉到水井里了。堂姐在下面呼救,井边围了很多人,就是无人下去。正在危急关头,父亲从大队下班回来,看到后毫不犹豫,急忙让人往腰里拴一根麻绳下井救人。在众村民的配合下,堂姐被救上来了。父亲对他讲:既然是好事,就要勇敢地去做。就是说得再好,都在那里看热闹,不去做,等于零。这件事在庆贤幼小的心灵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父亲常常给他讲祖先好学的故事。曾子有些鲁钝,但是肯下死功夫。老师孔子说一件事,他就去用心认证一件事。每一件事他都去认真地研究认证,于是事事有着落,件件见确凿。因此,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他都去认真研究,认证,最终得到了老师真传,继承了圣人的衣钵。庆贤说:这是一个大智慧,很多事情不需要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扎扎实实地干,去行动,去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功。
二、自幼酷爱美术,得遇名师,奠定深厚美术功底。
庆贤自幼喜欢读书画画。小小的他,五年级之前较早读完了《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以及中外文学名著,鲁迅,郁达夫,普希金,塞林格等的代表作已有涉猎;他喜欢描摹课本的插图,儿时的课本上,都画满了人物和鸟兽;父亲《毛泽东选集》的空白处,也都是他的涂鸦大作;看完一场电影,他要把里面的人物都画下来: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玉皇大帝、老龙王……;连环画《岳飞传》和《杨家将》他是一集不落,徒步几里去公社供销社买来,孟良、焦赞、岳飞、八贤王、金兀术……这些人物画的满墙都是;他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小人书,《岳飞传》里的岳飞,《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尤其喜欢描画那些人物;他还喜欢画喷火的飞机,天上的大雁,金色的夕阳,孤独的的小船……只要是他想得到的,他都要画出个样子来。
幼年的庆贤热爱父亲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父亲支持他买他最钟爱的蜡笔和小人书;殊不知正是庆贤酷爱画画,他的父亲也许才这样做,作为父亲,可以说是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爱子了。
对庆贤来说,人生的第一个跟头来得比较早。1986年7月,由于偏重于文科的原因,一向品学兼优的他却在高中招考时落榜了,他不得不过早地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学美术!这个念头一萌生便让他激动。于是他开始背井离乡,投学到一百公里外的梁山美术学校学习。素描、水粉、水彩、速写……,他像鱼儿游到了湖泊大海,像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林中小径,又像久旱的禾苗得到了丰沛的甘霖,他醉心于这些艺术之中。他最钦佩那些老师,聊聊几笔,便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猫儿;轻轻一抹,又是一座巍峨的的大山……,老师娴熟的技艺让他着迷,老师深厚的造诣让他钦佩。“毛岱宗、徐正、毛林、姚夏宁、王进……正是这些老师,给了我丰沛的艺术滋养,我终生都要感激他们。”庆贤说。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使庆贤学得其法,加之他的勤奋好学,因而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
三、城乡差别,各种思想冲击,身心受到严重损伤。
要想考大学,必须学习文化课。而当时的梁山美校没有这些科目,为了更高的追求,1987年夏他又转学到曲阜市职业中专。从曲阜到曹县的家乡距离差不多200公里,每次坐汽车几乎要一天的路程……,求学的困难可想而知。曲阜是一个旅游城市,虽然城市不大,却处处闪烁着醒目耀眼的霓虹,飘荡着或浓或淡的酒香,招摇着开放妖魅的光影。加之是孔子故乡,文化名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碰撞,艺术美丑与现实善恶碰撞,家庭贫困和城市奢华碰撞,乡村朴实与娱乐时尚碰撞……,这些都冲击着一个开始走向城市的农村文学青年的思想,他开始思考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真假善恶美丑,加之受到一些文艺思潮的影响,于是他陷入一个大胆而荒诞的设计:他要走向社会的最底层去体验所有的的生活情感,然后升华它们,从而体悟人生与艺术的真谛。------颠簸了过多的泪水,才懂得苦难是最真实的人生。我就要去一个冷冷的地方,去寻回那遥远的爱,美丽,善良与真诚。。。。。。。庆贤留下这首诗,义无返顾地走出去了。他莽撞地流浪,看到不平丑陋的事情他要鸣抱不平,看到有人募捐就全部地将自己仅有的钱甩给人家……,社会与他书本上的社会相去那么远,人心有时又是那么险恶,人间与老师家长讲得又是那么得不同……最后他的精神受到严重的刺激,他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损伤。
处于青春波动中的庆贤,他的性灵是多思自然敏感的。他的心灵一时陷入了前程困顿与感情迷茫的漩涡,孤独而忧郁。他那样执着追求心中的艺术美神,可历程又是那么多的坎坷。那时又到了高考临近的日子,父母的殷切期望,理想信念的幻生幻灭,现实苍生的深沉艰辛,他的使命感,他的自强心,他的焦灼感,……最终冲破了他的思想大堤,崩溃了他的精神支架。他再也不能自已,他忘记了一切,忽略了一切,他想像凤凰涅槃,求得完美,求得再生。在他设计的那个梦里,也许他触摸到了迷人的艺术美神,但意外之下,他的右臂不幸遭电击,那可是6600V的高压线啊……
四、亲人关怀,朋友师长帮助,社会护佑让他再生。
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了。原来,极强的电流击穿了他右臂动脉,从左大腿内侧出来……他必须截肢,然而,他是幸运的,——能够保得住自己的生命。医生说。
他的事,震惊了学校,震惊了同学,震惊了老师,震惊了家乡,震惊了社会……
朋友、同学,相识的、不相识的,家乡的、曲阜的、千里之外的,信件、贺卡像雪片一样飞来;病房里摆满了鲜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礼品;来来往往着社会各界的人,送来了祝福、鼓励,等等等等。他深深地感动着,面对父母憔悴的面容,他的泪水忍不住悄悄滚落;面对同学的探望,他露出凄苦的笑容;面对社会各界的问候和看望,他开始反思过去,展望将来,未坠青云之志。他暗暗下定决心,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做出一番事业来,报效父母、师长、同学、朋友和社会。他,重新找到了信念。
从身边做起、从眼前做起,从扎扎实实处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父亲和母亲不再挂怀忧愁,他紧随在父亲身后,干各种农活,用左手拔草,疏枝,点种,采摘……,他能够做事。四方的问候还是不断地传来,信件、电话,这些都化为他内心的动力。他逐渐习惯了左手写字、画画。他要重新做回自己,他要找到迷失的自己,他要做一个崭新的自己。父亲当时任乡镇种子站会计,他为了让庆贤轻松,种了西瓜让庆贤看护,在自由充满诗意的瓜棚里,他开始写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思索,自己的经历;写诗歌、散文、小说,投向四面八方的文学刊物。山西师大文学评论家席杨先生给他来了一封信,说他有文学的天分;很多编辑都对他对于文学的追求给予鼓励,并提出这样那样的修改意见。
突然地变故,高额的治疗费,让庆贤的家庭变得更加清贫。他想通过村委会,做一个民办教师,可是这个要求一经提出,研究就没有通过,原因是有的村委领导提出如果孩子们都学他左手板书,养成不良习惯怎么办。为此,他郁闷过,苦恼过,但他知道更多的是希望,他成熟了,他不再是那个只有激情与梦想的诗人。
他毅然给一位领导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朴实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他想找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一个能够报效社会和国民的位置。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实干精神和雷厉风行著称于世。这封信很快就逐级转到了曹县民政局,刚刚担任残联副理事长的王传耀同志十分同情并重视,叮嘱秘书长刘志国给他写了一封信,对他情况给予理解,对他的精神给予鼓励,表示县残联会尽快落实他的工作。庆贤拿着这封信,久久不能平静,眼里涌出了泪花,心中的阴霾也一扫而光。不几天,他便接到曹县康兴汽车大修厂的录用通知,任厂长秘书。他永远都记着通知书的时间:1992年 5月16 日。
五、走出阴霾,不怕经风沐雨,不断收获人生硕果。
在曹县康兴汽车大修厂二年的工作时间里,是庆贤的一段快活的时光。他轻松胜任厂长秘书的职责。工作之余,他又拿起了画笔,或为工友画像,或速写厂景厂房;继续写诗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终于在《女友》举办的诗歌征文比赛中获得奖励。在《希望》杂志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他获得25元稿费,这笔稿费让他感动,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为了鼓励他的成绩,县残联还专门出资购买了部分刊载他作品的杂志。
1994年,山东省特殊教育中专开始招生。曹县残联协调县教育局让庆贤去曹县一中接受辅导学习。庆贤以优异成绩被省特殊教育中专录取,这是庆贤收获的又一大硕果。在语文考卷上,庆贤用中山先生的话激励自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期间他幸运地与从前的老师毛岱宗先生取得了联系。毛老师那时已是山东艺术学院的系领导,他给予庆贤比较多的理解与爱护。他笑着鼓励庆贤要成为半个维纳斯了。那些当初的追求奋斗,拼搏牺牲都不是徒然无谓的,你的人生有了这么丰富的体验,正是你艺术之旅的足迹。老师的这番话给庆贤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济南是一个名副其實的现代大都市,她展示给人们的形象更加陆离斑驳。而这时的庆贤已经是一个思想心理趋于成熟的青年了,他能够分得清是非善恶美丑,不会被城市的浮华所诱惑,不会为表面的现象而牵累,虽然自己身体已经残缺,他的思想却要比一个正常同龄人更为成熟和稳重,他知道自己身负的使命是什么、职责是干什么。父母、同学、朋友和社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打算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一定学到真正的本领,走向社会,报效父母、同学、朋友和社会。
实际上,社会和组织一直在不断地帮助他,给他带来温暖。学校根据庆贤家庭的困难情况,给他一个打扫卫生的差事,每月补助他60元钱,加上每月8元的奖学金,这些费用基本上满足了他学习生活需要。班主任老师还让他担任班级团委组织委员。
他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所应该做的。打扫卫生他仔仔细细;班级团委工作他一丝不苟;在学习上更是深入其中,刻苦、勤奋:“我不能辜负组织给我的关怀,政府给我的扶助,我要珍惜自己,要抓住机会。”他学习的是财会专业,在临近毕业的时间里,他终于拿到了珠算四级证书,——这在平常人来说也许没有什么,然而庆贤是一个只有左臂的残疾人,而且又不善理科,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不言而喻的。
庆贤在山东省特殊教育中专毕业后,在山东省残联和省劳动厅的帮助下顺利就业,他进入山东省金鑫压铸厂做警卫工作,工作之余没有放下自己的文学创作。他写的自传体小说《金凤凰》达8万多字,被台湾《大海洋诗》杂志出版;散文《师恩如霞》、《为何偏偏喜欢你》在《祝你幸福》杂志发表;台湾《大海洋诗》连续两期刊载他五首诗歌;《文艺百家》发表了他的诗歌《严冬深秋》、《今夜我泪如泉涌》……,他在文学创作的路子上越走越自信。
1998年,厂子因管理不善倒闭,他失去工作。这次他没有气馁,也没有去找领导和政府。因为他已经谋划好自己如何在省城创业,如何发挥自己文学和美术才能,他相信自己能够养活自己,不必再向组织伸手。——他一直梦想自己做一份纯文学杂志——《丹枫诗报》,扶持文学青年,走市场化路子。办杂志首先就遇到很多问题:资金、书号、办公场所……,这时,有两位师长向他伸出援手。《大公报》山东事业部主任宋卫东、广告部主任任建业,是庆贤老师王进的同学,在老师王进的介绍下,两位师长让庆贤在《大公报》副刊《大周刊》做美术编辑。
六、大开大合,醉心慈善公益,步步走出人生光彩。
正是这一个机遇,让庆贤的事业步入一个新天地。正是这一个机遇,庆贤开始接触山东省书画名家,魏启后、张鹤云、杨耀、孔维克、郭志光、毛岱宗……,通过接触,这些老师前辈有意无意地将艺术观念传授给他,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积淀也深深地吸引着庆贤。
2002年,恰逢《大公报》百年报庆,事业部委托庆贤编撰出版《大周画廊名人画集》,选取山东省51位书画名家作品结集出版,庆贤一一拜访了这些师长,师长们被他虚心的态度,朴实的形象,真诚的话语打动,每位书画家都给他一幅小画作为出版报酬。
一些画廊老板闻风而来,纷纷购买庆贤手中的小画,庆贤办杂志的瓶颈也就迎刃而解。《丹枫文艺》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先后出版了10余期。通过《丹枫文艺》,庆贤结交了全国数百位书画名家,也结识了一大部分文朋诗友。通过编辑和学习他们的作品,他的美术修养也不断提高。
他开始热衷公益事业,2005年,在他的申报协调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纪念曾子画展,他任画展秘书长。
2006年,在他的建议协调下,山东省民革、山东省美协、山东省书协举办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画展,他继续任大展秘书长。画展邀请了全国书画名家及祝贺作品50余件,有300余件作品参加了展出。著名书画家孙其峰先生抱病前来题写贺词:百废俱兴,政通人和;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孙大石先生都以耄耋之龄为大展作书作画。作品精彩纷呈,都饱含了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思慕之情。孙中山副官夫人潘景晴女士以88岁高龄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博士从美国发来贺词。
2007年,在其倡导下,中华慈善总会组织慈善书画万里行“拥抱自然 与爱同行”爱心艺术家采风活动,19位书画名家在泰山顶上为儿童白血病患者作画,他任采风团组委会副主任。画作全部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
2008年,在奥运会即将举办之际,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残联,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指导主办北京为残奥加油名家画展,他任该展秘书长。正在画展紧锣密鼓之时,他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于是立刻放下工作,专程从北京驱车归家,日夜守在父亲身边,和他交谈,尽力找他感兴趣的话题,直到父亲走完最后一程。曲阜红星街道支部书记刘俊臣先生前往致吊,庆贤又搭乘刘先生车辆在父亲丧后第二天便赶回北京,出现在北京为残奥加油名家画展开幕式上。
同年,曾庆贤被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任命为慈善委员会副秘书长,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9年,为继承传统文化,曾庆贤创办北京曾子书院,任院长。这一年,他先后被聘任为中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画研究院副秘书长、 北京芥子园画院特邀画家。与作家雨辰同志合作出版了《曾子的故事》,受到社会好评。
2010年,曾庆贤在北京荣宝斋画院刘大为人物画工作室学习一年进行高层次充电,他的艺术水平大大提升,书画作品先后刊载于国内外专业期刊。
2011年,曾庆贤拜师于陈玉圃先生,交游受益于王学仲、欧阳中石、何家英、卢禹舜等。
2012年7月,鉴于曾庆贤同志的艺术精神和对公益慈善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国文化部中乡办任命他为传统文化保护部中国国画院院长。曾庆贤同志的成绩,同样得到山东省有关领导的重视,2012年,曹县残联邀请庆贤参加第六届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2013年2月,曾庆贤同志被吸收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山东省直会员;同年7月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增补他为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第五届主席团成员,被选举为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六届主席团成员。
2012年始,接任中国国画院院长的庆贤先后数次组织著名书画家深入革命圣地瑞金、庐山进行献爱心采风活动,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7月,在庆贤的策划下,中国国画院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名家书画巡回展。张万年、梁光烈、李殿仁、刘红军等41位将军,陈玉圃、卢洪刚、徐凡等100余位著名书画家参加了这项活动。……
望着庆贤坚实的人生脚步,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
雏凤清于老凤声,江山代有人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