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子孙,开来继往,优秀文化,既厚且长,一带一路,协和万邦。”6月22日上午,2017(丁酉)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省天水伏羲庙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宣布公祭大典开始并敬献花篮;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唐仁健恭读祭文并敬献花篮;甘肃省政协主席冯健身主持仪式并敬献花篮;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敬献花篮;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政则敬献花篮;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敬献花篮(后续省略)。
中国领导干部网天水市讯: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甘肃天水相传是伏羲的诞生地,境内的卦台山是伏羲创制八卦之地。天水公祭伏羲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自1988年恢复以来至今已举办27届。 “羲皇子孙,开来继往,优秀文化,既厚且长,一带一路,协和万邦。
在”6月22日上午,2017(丁酉)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省天水伏羲庙隆重举行。 9时50分(表示九五至尊之意)祭祀现场击鼓34咚,象征着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共同对中华人文始祖的敬仰和无限的尊崇。钟鸣9响,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高礼数。接着,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宣布公祭大典正式开始。祭祀现场庄严、肃穆。奏乐、击鼓鸣钟、行礼上香、献祭品、奉祭文、各界献礼。乐舞告祭之后,各届代表分批缓步进入伏羲庙,向伏羲圣像献花并鞠躬行礼,表达深远的追思与崇敬。
2017丁酉年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二十八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召开的全体会议上了解到,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丁酉)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6月22日在天水市伏羲庙隆重举行。根据天水市官方此前通报称,本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将围绕公祭伏羲大典,紧扣“传承伏羲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主题,共举办祖脉文化、学术交流、文化旅游、展览展示、体育赛事等5大类31项活动。
据介绍,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的来宾邀请更加突出广泛性。在来宾邀请范围上,增加了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领导、少数民族代表,在国内文化名人及知名专家学者代表中增加了体育界代表,增加邀请了友好城市、陇东南旅游联盟各城市代表、陕甘川宁毗邻地区代表、高等院校代表等。与此同时,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二十八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还将组织祖脉文化、论坛、文化旅游、展览展示、体育赛事等五大类20项活动。其次,今年公祭伏羲大典乐舞告祭部分,演员们的乐舞告祭演出服装增设图腾Logo,主要以红、蓝为主,服装设计上也较往年有所调整。与此同时,太昊伏羲祭奠中心还专门聘请了7位专家撰写大典祭文,并面向全国征集2663多副“伏羲颂”楹联。
在大典中有乐舞告祭,分别以传统舞蹈的形式对伏羲创八卦、教渔猎、制琴瑟进行诠释再现。现场气氛庄严肃穆,除了当地市民,还有新加坡、美国、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同胞不远万里,奔赴西北来虔诚拜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场内外的各界群众代表约有10万人。通过两岸共祭,能够激发全球华人同根同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增强大家对人文始祖、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伏羲,认识伏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海峡两岸同步共祭伏羲很有意义,两岸同文同种同样的宗教和文化,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凝聚大家的共同认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政则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台湾很多地方也有“伏羲信仰”,我们不能忘记人文始祖对后代的贡献。
另外,在今年公祭大典期间还将举行一个授牌仪式,由中国侨联为伏羲庙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中国对仗理论发源地”牌。据悉,这个授牌活动级别高、档次高,也是第一次在天水市举办这样的活动。“海峡两岸同步共祭伏羲很有意义,两岸同文同种同样的宗教和文化,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凝聚大家的共同认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政则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台湾很多地方也有“伏羲信仰”,我们不能忘记人文始祖对后代的贡献。
2016年早春二月,由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文化部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中国领导干部网、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主管授权的,天水艺术院等文艺单位负责合作成立的艺术分支机构正式启动战略合作发展事宜。谨此,让我们热烈祝贺“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甘肃创作基地、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甘肃分院、中国乡协书画艺术家联合会甘肃分会、中国领导干部伏羲文化研究院暨国学文化书画院”等多家文化艺术分支机构落户在祖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天水市“羲皇故里”,并已扬帆起航筹成试运营中!总负责人王泽院长、藏妍珠秘书长等书画界同仁衷心向社会各界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们致意!
“羲皇故里”历史人文概况:伏羲是传说中先华夏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伏羲又被记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年——6500年(公元前5000年——4500年)。伏羲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因为伏羲出生的时代,社会正处于姓族社会时期,那时还没有国家出现,所以没有所谓的“王”的称号,但那时有氏号。伏羲是父系家庭的创始人,父系家庭在姓族社会中诞生,为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所以伏羲作为氏族家庭的创始人,被后人加冕为“王”。因为在古人的理念中,氏号即王号,氏族就是最早的国家。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华夏族的始祖。他是古代华夏族群的杰出首领。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伏羲的时代,是动物灵崇拜的时代,也是人从畏惧动物到驾驭和驯服动物的时代。在人畏惧动物时,族群的族徽都是动物,人们认为自己是某一凶猛动物的后代,尊敬和崇拜此动物以求得此动物的庇护,所以伏羲“人首蛇身”,是明显蛇崇拜的族群。在人不断征服动物和驯化动物的过程中,以方位知识为基础的“八卦文化”诞生了,华夏文化开始形成,在人们的理念中,动物开始变成人,所以在神话中,各种动物就纷纷以人的面目出现在人群中间,扰乱人间的生活。
“伏”就是“人”和“犬”的关系组成的,而“羲”,实质是指动物,而不是象有些学者所认为的是感叹词,所以“伏羲”是人们根据伏羲在驯伏动物方面的贡献所给予他的“氏号”。伏羲时代,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捕为生,主业是狩猎。随着狩猎动物的增多,不少动物被圈养起来。我认为,被驯伏的动物,可能就是狗,被驯养的动物,可能主要是食草动物,因为在原始种植业还没有产生时,人类的采集业不可能为圈养动物提供食物,而食草动物则是可能的,像猪牛羊马等,有草料就可以了。圈养带来的产业变化就是,畜牧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所以在后伏羲时代,人群开始了两种变化,一是人群向草原发展,形成了游牧族群,畜牧业壮大成了放牧业;二是人群向河川平原地带发展,形成了农耕族群,畜牧业演变成了农业的副业——家畜养殖业。无论是动物的放养还是家养,动物的原种来自伏羲时代对动物的圈养和驯化,而狗是各种族群最好的朋友和助手。 (执行主编: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