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胡定南的国画作品,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仿佛走进了一个溪流潺潺、鸟语鸣啭、枝青叶茂、别有洞天的世界。每幅佳作均充满了大自然孕育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清新的造景、和谐的构图,别样的布局,彰显着这位画家不竭的才思和敏锐的艺术个性。他落笔大胆而认真,赋彩清新而逼真,摇曳的翠竹,清澈的山泉,欢唱的翠鸟,含苞待放的各色花儿,令人遐思飞驰、留恋往返,时时激起读者得是对生活的倍加热爱,对生命的无限眷恋,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沉思索。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国粹,是精华,是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国画以多种形式出现,其中山水,花鸟,在国内独树一帜,成为众多书画艺术家的喜爱。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美学思想是:在精神上追求清高和风景,意境上追求君子之气,中国花鸟画家一般都喜爱借助梅,兰,竹,菊等形象托物言志,以来彰显自己的情怀,孟子曾经说过“吴养浩然之气”艺术家的“浩然之气”就是其所具有的文、史、哲、艺术审美与情趣等等诸多方面的修养在画中的体现,而且一幅好的作品必然是“文质俱佳”、“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花鸟画自唐以来,以工笔折枝花鸟多见,明清后水墨写意渐兴,清代“扬州八怪”更是将水墨写意花鸟的表现达到了一个极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也到了关键节点,传统花鸟画中最常见的折枝形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尤其从近几届国展来看,全景式大花鸟创作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精神内蕴上,也更多体现出祖国各民族团结和谐、繁荣昌盛、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胡定南 就是一位中国艺坛上的佼佼者,他将时间用于自己所钟爱的书画事业,几十年笔耕不辍,终日笔墨纸砚为乐,或挥毫著书、聚彩紫藤;或写竹万竿、指点江山……用激情和执着书写着自己的艺术成就。胡定南,生于1958年。幼承家学,在家乡就跟外祖父学习书法,每逢年节,外祖父义务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写春联的善举,,为他后来从事书画艺术创作良好品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多个春秋的军旅生涯,使他养成了画风严谨、思维敏锐、下笔赋彩神韵天成的艺术作风,书画大家田雨霖、张彦青、迟宾、高振芳、谭英林的言传身教,更为他今天艺术成就的取得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之成为在山水、花鸟、墨竹、书法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胡定南,现为国家文化部中国乡协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毕业于美术学院,师承家学,自幼酷爱书画,参加中央美院举办的首届艺术创作培训班,并专修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深得多位国内大师的言传身教。几十年畅漾书山墨海,潜心研究国画典籍,师古不古融会贯通,并通过写生在模山范水,汲取大自然营养创作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作品清新俊逸,独具韵味。有300余幅作品和论文在省级、中央及媒体发表。 其作品: 1997年 书法作品首次参加比赛既获山东省书法大赛二等奖。 1991年参加书画比赛获全国二等奖 1990年作品获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展精英奖;同年获山东省第二届职工书画大展银奖及中华世纪之光中国书画大展优秀奖,作品分别被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国家博物馆收藏。部分作品编入《中国学著墨迹选集》、《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亚洲艺坛名流》,《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 2000年国画《紫气东来》获“金盾杯”一等奖。 2001年作品《沂蒙情》入选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国画展在北京展出。获全国政法系统书画赛三大奖。 2002年在全国政法系统的书画比赛中获二等奖。 2003年在全国政法系统的书画比赛中获一等奖。 2004年趵突泉举办画展。 2005年《墨竹》获全国“梅、兰、竹、菊”大赛银奖。《寿》字获全国“福、禄、寿、喜”榜书大赛二等奖。 2006年作品在省图书馆、武警总部展出。 2007年作品在省博物馆展出,在烟台举办展览。 2009年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等奖, 2011年入选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 2012年作品《墨竹》荣获第十届艺术节山东济南赛区选拔赛一等奖。 2013年作品在济南市政协、济南图书馆、济南博物馆、济南军区空军、省图书馆展出。 2014年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双年展出版《赵清国》画集,淘画网作专题采访报道。
质朴无华 成竹在胸
胡定南把对汉柏的钟爱成了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不仅爱古柏而且种柏,在自家的小院内种满了各俱姿态的柏树,不论严冬酷暑,风霜雨雪,善于画汉柏的他常常把对古柏的观察当成了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所以他的竹画会给人一种在追求与创造,构建和谐与陶冶情操中找寻到感受自然、描绘自然的灵感。他笔下的汉柏古朴、俊朗、明快,凛凛正气,浩气冲天,既有郑板桥书画精髓的张扬,又有他自己独特的神韵、奇逸秀雅之趣,高贵中透出无限诗情画意。加上各种场景下的汉柏凌然正气的细腻表达,古汉柏的高风亮节在他笔下,通过直、节、虚的个性,以遒劲与媚美一致为标准,体现的是和谐、均衡、法度、韵律、平和的大气画风,所以,在军营期间他就有“军中汉柏”之美誉。
欣赏胡定南的一幅幅汉柏画作品,尤其是在欣赏他画作《雪中汉柏》时,给人的感觉既像是在听一首歌,更像在读一首诗,这里面不仅彰显出了书画家扎实厚重的挥毫功底,更有画家本人以墨为媒、以纸为介的坦荡胸怀。正如孔子所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他自己也常说:“古柏有节气,汉柏沧桑,教人耿直;有礼有节,示意高风亮节;汉柏中空,戒人谦虚。所以画汉柏可以明志。”
紫藤花语 栩栩如生
在胡定南 的画作中,造型各异的紫藤花是他借画抒情,借花达意的一种表现方式。在他的笔下藤蔓柔韧张弛,串串清新高雅的紫藤花,抒写和表达的是绵绵花语和东来之气的深刻寓意。在他的笔墨色彩的凸显下,其绘画思绪和律动几乎是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擅长写意花鸟画的他,强调的是“意为上”“神为先”,坚守的是画藤着笔重意,意从心出,随意而不放纵的创作思想。所以,欣赏他的花鸟作品,能够品尝出在朴素、自然美感的表象背后,投射出画家精心勾勒得线条、不经意地穿插,向人们展示的是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美。
在他的大部分花鸟画中,除了白雪一点红中的梅花、傲霜斗雪得松柏、高贵示人的菊花外,他的主要创作画品就是紫藤花了。通过这些藤蔓和串串小花,反映出得是画家赵清国先生所阐明得“理”或“道”,使之成为一种“观道”的载体。通过写形,彰显得是穷通生命的自然之理。综观赵清国的花鸟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清朗雅致,逸趣横生。这与他修为和创作时的心境调节有很大的关系,是他思想深处无为而治的思想烙印所为,更与他长期学习增加知识修养的良好作风有关,此心境下才创作出无庸俗画家笔下的“火气”,多了些很耐看而且很受看的“祥瑞之气”。
笔情画意 德艺双馨
老子云:“辅万物之自然”。而观赵清国的山水画,同样蕴藏着他几十年以自然为师的精神孕育,并能深刻地体会到他“以写实尊重物象”的创作主旨。所以,在他的山水画中,无论是“传神”山川湖泊,还是“写意”春夏秋冬,在构图经营,色彩运用上,都灌满了他的满腔热情,并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出了出神入化的精彩美景。
在他长期的山水画创作中,他认为:“如何使自己的画作有所突破,一靠画家的修养,二靠画家对社会和自然的关注,只有形式和社会、自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精品力作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他善于到大自然中去写生,靠认认真真的模山范水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为画出更多更好的山水画作品创造了条件。
他的山水画有一种真山水的大气和庄重,远望取其势,近看有其质。这与他长期受各种书画思想的侵淫有关,加上他笔墨功力深厚,表现技法多样,或精心勾勒如春蚕吐丝、或惜墨挥洒成竹在胸、或浓彩重墨解衣盘礡……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的恬淡自适、怡然潇洒。在尽情宣泄自己创作思想的同时,还能让观者生出愉悦遐思的真性情,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赵清国先生艺术生命的顽强精神。
胡定南不仅是一位很有天赋的画家,同时他的书法功底也很深厚。他对待书法的态度是极其严肃甚至是虔诚的,他认为:“书法的生命在于创新,但是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强调的是书学艺术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更要有所创新。”所以,他饱经历练的书法作品墨量饱和,墨韵丰腴,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胜在趣韵,给人一种平和大度、雍容不迫之感,并有一种精神在里面,这似乎和古人所言:“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应是同出一辙。
观胡定南 的画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看赵清国的书法作品同样是开心的事。他的绘画语言和书法思想完全是中国文化培养出来的,具有纯正传统文化的底色,同时也散发着蓬勃向上的现代书画气息,应该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书画语言的有机结合,才造就了他书画同源执着于心的真性情和高造诣。